我敢断言,这部春节档王炸,要预支全国观众一年的热血与感动了

春节档进入倒计时。

国片期待值TOP1,该登场了:《长津湖之水门桥》。

没有悬念。

国庆档预售票房第一,总预售已突破两亿,开画首日预售比第二名高出两倍以上,甚至是第二三四名的总和。多个平台想看人数总和已突破两百万。

为什么最想看它?顶级配置依旧:徐克导演,陈凯歌、林超贤监制,兰晓龙继续操刀编剧。

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张涵予、朱亚文、李晨、韩东君、耿乐继续出演,杜淳等新演员加盟。

最牵动人心的还不是阵容本身。

吴京有句话:《长津湖》是有史以来最长的预告片。

看完票房57.75亿的国产影史票房冠军《长津湖》,怎么会不想看故事的结局?

或者说,怎会不想看看电影中的钢七连,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结局?

虽然,这个结局,可能注定让无数人泪目。

在《士兵突击》七连连长的讲述中,钢七连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命运,早已被“剧透”。

但,“钢七连还有三位战士九死一生的活了下来,他们带回一百零七名烈士的遗愿,于是重建了钢七连。”

从某种意义上,如果说《长津湖》是《水门桥》的前传和预告片,那么《士兵突击》则是《水门桥》精神意义上的“续集”。

即使结局惨烈,我依然想要知道,这群铁骨铮铮的硬汉,到底是怎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打完人生的最后一仗?

如果说牺牲是抗美援朝战场上钢七连注定的归宿,那么我不仅要知道英雄是怎么死的,更想要知道,英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怎么缤纷灿烂地活?

一、 三炸水门桥,怎么炸?

钢七连史上最难打的硬仗,三炸水门桥。

出品人于冬说,如果把这两部戏5个多小时连起来看,三炸水门桥是高潮戏。

在历史中,美军陆战一师在 “北极熊团”被我军全歼后,仓惶南逃,逃亡路线上有一座必经之桥,就是水门桥。

水门桥是一座悬空单车道桥梁,长度8.8米,桥两侧是悬崖峭壁,桥下万丈深渊,一旦桥被炸毁,美陆战1师插翅难逃。

简而言之,过桥,陆战一师有机会遁走;过不去,陆战一师就九成被正在赶来的志愿军第九兵团打到撤番号。

而乘胜追击的志愿军的目标也只有一个:炸桥,歼敌!

炸一座桥,能有多难?

导演徐克说,这场仗不好打,因为美军在一战、二战累积下了丰富的军事经验,武器装备也很先进,志愿军要冲破美军的重重包围去炸水门桥,美军又迅速把桥修好,战斗很辛苦。

可以预见,故事将在“艰难炸桥——修复——再炸——再修——三炸”的重复中展开。

难,不是难在军事能力,而是装备等全方位的差距。

这是一场极度反常的战役,从下往上攻桥的志愿军装备简陋、衣衫单薄,守桥的,以逸待劳,有汽车、坦克、大炮和厚厚的棉服。还拥有绝对的制空权。

影片中七连要面对的,是美军拥有的有利地形、现代化海陆空立体防御。

所以美军军事主官会说:“等敌人自己落入圈套。”

吴京饰演的伍千里说:“往后,就越来越难打了。”

这座桥,成了生死之间的枢纽,更是考验信念的窄门。而七连的任务就是,“越难打,就更要打”。

这场仗,到底怎么打?

徐克有句话,“因为‘三炸水门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真实人物和历史背景,‘真实感很重要’。”

由此,我们可以结合预告和史诗,对《水门桥》的剧情做一个大致猜测。

首先,这是一场七连和兄弟部队的配合作战。

“七连和九连配合,分四路行动,炸桥”。

杜淳饰演的“张营长”和耿乐饰演的炮兵营杨营长,就来自兄弟部队。

第二,炸桥的关键,在于时间。

总监制黄建新透露过:“整个连队付出巨大的牺牲,就为了赢得几秒钟的炸桥时间,这就是战争中的真实,影片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

第三,这场仗,一炸更比一炸难。

历史上,1950年12月1日,志愿军派出一支侦查小分队,用随身携带的炸药,将水门桥的桥面炸毁。

没想到的是,美军只用了40小时,就将桥面修复完毕。而志愿军预估是十几天。

12月4日夜晚,侦查队小分队带来更多的炸药,二炸水门桥,这次把可以用来修筑桥梁的材料也炸光了。

但这次美军工兵自带了一批钢材。一夜之间,第二次修好了水门桥。新修的水门桥是钢木结构,能过坦克,更难炸了。

因为前两炸,这次美军派出了一整个坦克营、超过40辆坦克加大批士兵紧紧拱卫着水门桥。

《水门桥》预告片中,美军40辆坦克一字排开,组成了一个半永久阵地,

加上105毫米榴弹炮,60毫米迫击炮,还有无数的坦克,以及将黑夜照成白昼的探照灯,火力密集程度,堪称恐怖。

12月6日晚,数以百计的志愿军战士反穿棉袄,背炸药,在几乎没有任何重火力掩护的情况下,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依靠以气胜钢的战斗意志将水门桥再次炸毁。

可以预见,影片故事脉络将总体遵照历史,而伍千里的一句话也预示了这点:

无论他们怎么修桥,只要他们修一次,我们炸一次!

历史中,三炸水门桥的战斗中,七连连长姜庆云亲自带领敢死队拼死突进,那么影片中的敢死队,毫无疑问,就是第七穿插连。

这一战,整个七连,没人有“主角光环”。

就像于冬说的,第七穿插连,会在《水门桥》中迎来悲壮的结局。

最优秀的战争片,落点永远在超越战场本身的人性通感和情感张力。

我想起了另一部抗美援朝经典的主题曲,它叫《英雄赞歌》,四句歌词,足以形容那恢弘战争场面——

“风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

决定钢七连命运的最浩瀚一战,就要来了。

二、钢七连的命运,怎么样?

这一战,感动、震撼、热血……早想到了。

但最难的,是炸裂背后。那些围绕“人”的抽丝剥茧。

作家魏巍写到,我们的战士们,是最可爱的人。

这场仗要拍的,不仅是一个个舍身赴死的“英雄”。

更要拍出那些在炮火中,有血肉的“人”。要拍出朱亚文所说的,“钢七连全员走向各自结局的华彩一面”。

生死时刻,更见英雄本色。以下是预告片有关主要角色的关键细节,七连的命运,就在这些细节里——

细节1、雷公的护目镜。

《水门桥》开场,耿乐饰演的炮营营长见到吴京和其他七连战士,第一句就问:“老雷呢?”

战士们沉默不语。

于冬说,其实雷公一直跟七连战士们在一起,包括他给万里护目镜。他虽然牺牲了,但对于七连每一个战士的感召力还在。“电影会用闪回的方式让雷公再出现,并不是这一部就没有雷公了。”

但可以肯定,这一仗,绝不会只牺牲一个雷公就换取胜利,读一读原著的这段话,“敌人一梭子机枪打来,倒了七个人,其中四个人牺牲,三个人受伤……”

以血肉之躯抵挡炮火,浴血奋战,在这里不是形容词,而是真实的描写。

细节2、梅生的照片

《水门桥》造型最惨烈的,是七连指导员梅生。

眼睛上一战就受伤了,预告片中,连脑袋都被绷带包扎起来,面色苍白背后,显然是失血过多。

不过最令人担心的,还是看照片的一幕。

第一部里,他就带着女儿的照片,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看。原本已经办了退伍手续的他,主动请战,也是为了女儿。 “这仗我们不打,我们下一代就要打。”

这一战,在长津湖凌冽的寒风中,他再次掏出女儿照片,脸上的表情却似照片有千斤重。

剧照中,还有梅生头裹绷带、开着缴获的美军军车狂奔的镜头,太容易令人联想起上一部为七连牺牲的雷公。

雷公不在了,这次为七连牺牲的,会不会是梅生这个指导员?

细节3、余从戎的敬礼

余从戎是七连火力排排长,不难推测,如果要掩护万里投弹,吸引把万里当作目标的美军射击目标的,会是谁。

预告中有个镜头,是他站在山头,对着山下敬礼,然后,举起冲锋枪大吼着开枪。

那一刻,不是从口号里喊出来的“大无畏”。

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经历死亡与告别,从恐惧生出的片刻无畏。

细节3、谈子为跟平河的火箭筒

上一部中,段奕宏饰演的从七连走出去的三营营长谈子为,曾操起自己的巴祖卡火箭筒打掉了一架敌军飞机。

这次正是他说出那句:“哪一场仗不难打?越难打,就更要打。”

但预告片中,谈子为的巴祖卡火箭筒,扛到了平河的肩头。

预告片中,镜头给到扛起火箭筒的平河的眼神, 屏气,凝神,时间凝固。

接着,发射,命中。

帅炸!

但,为什么这么重要的武器,落到了平河手里。

两种可能:一是平河是七连最准的神枪手,战斗中承担着为七连扫清障碍的任务,巴祖卡交给他,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不是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这个大家伙的主人,已经牺牲。

《冬与狮》里这样描述战斗场景:高爆弹是瞬间的灿烂,燃烧弹持久地燃烧,榴霰弹空炸成散布死亡的倒装花束。

角色们的生死谜底,就要揭晓了。

细节4、千里对万里的嘱咐

预告片有两场千里的戏,震撼到我,一是他举起手枪,含泪射击。

为什么含泪?如果是用手枪射击引爆炸药,那么是否还有七连战士,在这场射击前后牺牲?

另一场戏,是他与万里兄弟的情感戏。

虽然只是预告片,但我感到影片拍出了一种极其深刻又复杂的情感,对于万里来说:一个平时敬畏的人,此刻他对你的种种深情,种种厚爱,都融入那罕见露出的欣慰笑脸里,还有一段嘱托:“以前不让你乱跑,是怕你惹事,今天你想怎么跑,你自己定”。

中国纯爷们的情感,是不外露的,把藏在心底最深的话,争分夺秒讲出来,应该只有一种可能。

下一句,千里握着弟弟手说,“手脚麻利点,手榴弹扔得越远越好。”

这句台词,无疑暗示了万里在这场战斗中的关键作用。

当年在江边玩闹的野孩子,一招扔手榴弹的“空爆”绝活,成为关键胜负手。他神准的投弹,将会对敌人防御线上的交叉火力造成关键打击。

但这一刻万里的心情是怎样的?大概他此刻才忽然意识到,原来有个人天天骂自己是如此的幸福,有一个人天天督促着自己成长是一种幸福,眼下这个人要走了,自己可以随便跑了,这意味着成长,也意味着别离。

没有人,能带你打一辈子仗。

无疑,对照《士兵突击》台词,伍千里很可能在战斗中牺牲,那么,如何牺牲?

以下是我个人的推测——

细节5:燃烧的志愿军战士

预告片有一幕,是在狂风暴雪中,猛烈的火焰瞬间烧遍一个战士的全身,身后的千里,痛不欲生。

那着火的战士,形似火中的困兽。

然而当他拼命奔跑向前,又似在阳光下起舞。如同一头燃烧着的雄狮。

所有情绪,在那一瞬完全释放,令人泪目。

这一片段的运镜调度,动作设计,视角切换,光影变化,很可能,令这个片段在当代国产战争片中,成为封神的名场面。

一个战士,赴汤蹈火。

这个镜头,和某位战士肉身挡炮的场景,也很可能成为影片最残酷悲壮的两大经典场景。

这个战士,会是千里吗?

这些在长津湖战役最后时刻牺牲的战士,又和那100多个人用毛巾围着耳朵,呈战斗队形卧倒在地上,保持射击姿势,枪口直指敌军方向的战士们一起,构成了中国志愿军的——冰与火之歌。

那群钢铁般的战士,永远地留在了那个长津湖冬天。

用生命践行了志愿军的誓言——

于是,就有了——

细节6、千里的骨灰盒和一张图

导演陈凯歌说,自己这一部拍了几分钟,是和《长津湖》开篇伍千里抱着大哥伍百里的骨灰回乡场景的呼应。

第一部千里说过,要回乡给万里盖房子娶媳妇,图纸都画好了。

预告片看到这里,我突然掉下了眼泪。

所谓英雄,只是个普通人,如果没有这场生死大战,千里会回到故乡,盖房子,教训弟弟,孝顺母亲,看着弟弟娶妻生子。

如果雷公也没牺牲,可能被他硬架到故乡住下来,或许刚好临近春节,他把七连的战友们都叫来,一起提前吃年饭。

故乡浩浩江水,斜阳映照之下,江水似火烧般红。正好让千里,打几条大鱼给战士们晚上下酒。

那天夜里,江风吹起来,天上飘起雪。伍家聚满了人,全是说话声和笑声。

梅生会拿出女儿最新的照片给大家看,余从戎和雷公讲着笑话,平河不说话,咧嘴笑看。万里说,谈营长明早才能到,千里说没关系,我们留坛好酒给他。

如果没有这场仗,这一切,有可能发生吗?当然,然而战争面前,战士没有选择自己生死的权利。

而《水门桥》的故事,就是关于这些普通人,如何成为被记载的英雄的故事。

会破纪录吗?

相比于前作,《水门桥》全面升级。

更寒冷、更残酷;战争场面更宏大、情感也更浓烈。

影片拍摄中,有一场实地拍摄雪地行军的戏,徐克一直在等一场他想要的暴风雪。

用他的话说,要“大到把人能差不多吹起来的地步”。

为真实还原环境,影片经历了长达四个月的雪景拍摄。吴京说:“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里,要趴在雪地上,还要用加压的风炮吹。”李晨说,自己和易烊千玺,经常冷到睡着。

71岁的徐克,就在雪地上亲自示范摸爬滚打的镜头。

苦吗?但这才是国产战争片最该有的样子。

会创造新的票房纪录吗?一切皆有可能。

但票房不仅是票房本身,更重要的,是这群英雄的故事,能被多少人看到。

伍千里那个名册本上,有每一位七连战士的名字、入伍编号、以及阵亡的地点。

在《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入连誓词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列兵许三多,你必须记住,你是第四千九百五十六名钢七连的士兵!

列兵许三多,有的连因为某位战斗英雄而骄傲,有的连因为出了将军而骄傲,钢七连的骄傲是军人中最神圣的一种!钢七连因为上百次战役中战死沙场的英烈而骄傲!”

伍千里是七连第162个兵,伍万里是677号,抗美援朝之后进入和平年代,等到王宝强饰演的许三多入伍时,是第4956名士兵。

到《士兵突击》最后一位入伍的马小帅,一共5000人,其中1104人为国捐躯!

在战后,美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曾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人作战。”

中国军人的“不怕死”,在战争结束后被称“东方精神”。

这被当年的美军视为谜一样的存在。

他们永远不理解,这种舍生忘死的打法。不理解“攻必克,守比坚,踏破尸骨唱凯旋”的钢七连精神,不理解这支冰与火之歌。

但这一切的原因,其实都在《水门桥》的一个镜头里了,当大战在即,旭日东升,全体七连战士向着祖国的方向敬礼,个个视死如归,祖国需要守护,士兵必须突击。

什么让战士们舍生忘死?答案在那“我们的边界,祖国的方向”。

如果说,《长津湖》中七连在火车上遥望长城的情绪是高昂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那么《水门桥》则是壮烈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两种看似不同情绪,其实都在传递相同的二字:

祖国!

“新中国万岁”!

吴京表示:“你会记得七连的每个战士,他们是无数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的缩影,他们值得被记住。”

春节,真是看这部电影最好的时候,当新年里,你带着一家老小看完电影,走出影院,看万家灯火连成一片,就仿佛对着那群冰雪里遥望祖国的战士的回应:

山河无恙,英雄不朽。我们不曾忘记,那群最可爱的人。

文章收集于互联网,本站不提供存储
狗次元 – ACG爱好者分享平台(dogacg.com) » 我敢断言,这部春节档王炸,要预支全国观众一年的热血与感动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