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4天收视破1,央视这部大剧一播出,就已露出了“剧王”潜质

谁是2022 “年度剧王”?似乎越是临近年底,越多王炸剧展开竞争。

赵丽颖的《风吹半夏》以豆瓣8.2分收官,大女主闯剧闯出新路。

湖南卫视的《天下长河》连续领跑卫视第一,8.3分打破了近年历史剧的口碑天花板。

甜宠剧《卿卿日常》大热,95花全面登上舞台。

迷雾剧场《回来的女儿》开场就炸,梅婷演起坏人比当年的冯远征还狠。

但要说最有剧王气场的,还是央一的年度收官大剧,一部《县委大院》,看得观众意犹未尽。

又一部大剧刚登场,已经隐隐有2022年压轴“剧王”的气质。

不卖关子,央视一套黄金档的新剧——

《破晓东方》。

原名,《战上海》。

改编自上海交大教授刘统的同名纪实文学。

原著于2018年12月出版,获得了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

虽然是纪实文学,但《战上海》却十分适合影视化,原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上海解放前后,我党如何克服政治、经济、社会改造等各个方面经历的困难,从各个层面打赢这场战役。

一个“战”字,可谓精到。

早在2019年,《战上海》的剧本就进入创作阶段,操刀的是《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导演是《大决战》导演高希希。

张嘉益饰演的陈毅市长,更是从定角开始就令观众充满期待。

有 “纪实”保底,有实力派加持,有央视这个最佳播出平台,剧集从一开始,就是冲着年度王炸去的。

炸了吗?炸了。

首播当晚就收视破1,拿下央卫视收视第一,接下来连续三天稳居全国第一。

在口碑方面,网友也是一水的5星好评。

有人爱它抗战+谍战的味道,有人为老戏骨的演技倾倒,还有人看了制作就觉得过瘾、讲究。

那么,这部剧有没有可能超越《人世间》,成为今年口碑热度第一的“年度剧王”?

一口气刷完8集,是时候解开谜底了。

一、谍战、博弈、智斗,故事一开场,就牢牢抓住观众眼球

《破晓东方》原名是《战上海》,整个故事的大背景是1948年全国解放前夕。

但“战”上海的战,却不能简单理解为大战,而是包括各方力量对垒,国共智斗,民间暗流涌动等各个层面的战。

那到底如何“战”,才能在忠实呈现史实的基础上,把故事感拉满,让观众一开始就看进去,沉浸其中?

主创用了三招,直接把氛围感拉满。

第一招:博弈。

如何博弈?人心博弈。我们要救上海,国民党反动派却要疯狂杀人。

开场就是 国民党“火烧进步人士”。

1948年解放上海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已成强弩之末,他们无力阻挡人民解放军的攻势,也无力压制上海内部逐渐沸腾的解放氛围,只有靠疯狂捕杀上海的地下党和进步人士“最后的疯狂”。

国民党上海警局行动队副队长潘立忍,将一位被捕的我党地下党员倒挂在楼顶,自己立于塔顶之上。

简单的3次对话,一桶汽油,一根点燃的火柴,就将国民党的穷凶极恶完美显现。

“还有谁?”“多的是”。

“你们猖狂不了几天了!”

潘立忍明白他吓不住我们的斗士,干脆举起一桶汽油,全部倒在了这位硬汉身上,然后慢悠悠点燃一根火柴,轻轻扔了下去。

大火在夜里瞬间点亮。但这样我们的战士、上海的人民就怕了吗?

只有黑暗会害怕光明,岂有光明惧怕黑暗的道理。

这场博弈,国民党彻底输了。

第二招:谍战。

黎明前夕,反动派从美国进口了先进的侦听设备,想要将潜伏的地下党一网打尽。

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白,也就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和保密局之间一场“生死时速”的对决,瞬间拍出了《悬崖之上》的质感。

1948年,垂死挣扎的国民党依靠美国提供的最新设备和技术,采用在上海分区停电的方法,已经基本锁定到李白秘密电台的位置。

12月30日凌晨,我方的潜伏特工“夜莺”乔装改扮进入夜色中的居民楼,为李白夫妇送来了一张珍贵的长江江防图,这是一份绝密军事情报,必须及时传出。

夜莺提醒他,周边现在还有侦测车,现在发很危险。李白表面上说,自己的发报机调过频率,敌人应该侦察不到。

实际上李白心里清楚,只要出现电波,自己便会暴露。送走了夜莺,李白马上开始发报。

接下来这段谍战戏,拍得观众心都快跳出来。

首先是警察局的巡逻车在空荡荡的街上转悠,接着果然发现了李白的信号,然后锁定胡同,进到小院里搜查。

但李白临危不乱,继续冷静发报,而保密局第一次闯进院子抓错了人,本打算悻悻而归。

无奈李白的太太一个不留神引起了敌人的怀疑,保密局第二次搜查小院,这才真正锁定位置。

而李白依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坚持发完电报。

因为他知道,这封电报如果今天发不出去,会有更多的同志牺牲,上海的解放也会延迟。

整场戏一波三折,每一处画面,配合音乐和剪辑,能把人的心提到嗓子眼。

而紧张到最后,是大义凛然。

发送完所有信息后,李白打出了了最后那句著名的话语,“永别了,永别了,亲爱的同志们!”

接着吃掉了写有信息的纸张,处理了电台,傲然而坐,等着敌人的到来。

和历史上一样,面对保密局的诱降,“你就不想看到上海明天的太阳?”“这个国家看到很重要,我看不看得到,没那么重要。”

这位坚定的战士相信,“天就要亮了。”即使自己即将坠入无尽长夜。

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这场谍战,国民党再度败得体无完肤。

最后,是“救”“杀”。

临近上海解放,国民党在忙着干一件事:杀人。

而我党则在忙着干另一件事:救人。

剧中有场戏,是已经下野但仍掌握着实权的蒋介石,把毛人凤叫来家中,提到了两份名单。

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场打哑谜。

“一份名单上的人员,要全部带走。”

说到“另一份“,蒋介石的眼神闪烁了。

很明显,另一份名单上的人,不但要抓,要杀,而且要杀干净。

但毛人凤轻轻回应了一句:有些名单上的人,已经到“北边“去了。

曾经和毛泽东主席在1945年完成千古名对“窑洞对“的黄炎培先生,显然也在这两份名单中。但黄炎培先生也显然属于毛人凤口中完成脱身的部分。

黄炎培先生怎么营救出来的呢?上海地下党当然做了十分周全的营救方案。但成功的一大关键,还是找人假扮黄炎培,完成“偷天换日”。

可谁能和黄炎培眉目如此相似,达到鱼目混珠的效果?答案是黄先生的大儿子黄竞武。

在黄竞武精心配合下,全天候被监视的黄炎培,被神不知鬼不觉护送出沪,平安到达北平。

而留在上海的黄竞武不但没有接受“夜莺”的建议撤离,反倒不断给国民党难看。

1949年初,蒋介石眼看败亡在即,源源不断地将中央银行库存的金、银、美钞等财物偷运往台湾。

黄竞武响应我党的号召,想方设法破坏蒋介石的偷运活动。

蒋介石大光其火,指使特务将之逮捕。

据黄竞武的儿子黄孟复回忆,父亲是在1949年5月12日上午被国民党保密局的特务绑架走的,双眼被蒙上了布条,上了一辆警备车,之后再也没见过一面。

6月2日,人们在原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监狱的空地里挖出了13 具五花大绑、头套蓝布的革命志士的遗体。其中就有黄竞武的遗体。

山河易势,一方在不断杀人,一方在不断地拯救人命,谁能赢得这场决战的胜利,还用说吗?

二、战与和,守与弃,电视剧以点到面,把一幅战上海的时局图都拍出来了

电视剧原著《战上海》之所以备受评论界认可,一大关键就在于其报告文学式的全景式的记录。

而改编后的电视剧虽然加强了电视剧的特质,但依然延续了原著对当时上海乃至整个解放战争时局呈现的宏阔。

第一层,就是拍出了战与和。

1948年,蒋介石因为三大战役完败而下野。

李宗仁在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支持下就任总统,但却只是个空架子。而老蒋这边,还在做梦守住上海,以此为基点利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机会再度图谋。

而在毛主席出现的几次剧情里,也对于国共和谈有明确的说明,要怎么谈,在什么条件下谈。

而李宗仁提出的是“划江而治”。

可笑的是,李宗仁这边组织了代表团在和周总理领导的代表团和谈,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方却已经沿着长江布防,准备垂死挣扎。

既然和平无法实现,那就只能宜将剩勇追穷寇。

这就引出第二层:攻与防。

剧集中国共渡江攻防的两场军事讨论,生动地说明了为什么国民党必败,而我党必胜。

一场是防守方。

国民党这边,蒋介石把兵权给了汤恩伯,但却对汤恩伯的长江布防计划严加审核。

汤恩伯有苦说不出,他深知这位校长最爱瞎指挥,打输了三大战役还不够,又来指挥自己守上海了。

被架在火上的汤恩伯,被蒋介石明示放弃长江全线布防,死守上海三个月以待反攻。

不懂兵事的正常人都晓得这是痴人说梦,长江防线固然难敌我解放军的兵锋,但固守上海一座孤城,如何能守住3个月?

明知这是标准的瞎指挥,他依然敢怒不敢言,不得不调整作战部署,坐等必然失败的命运。

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到之后的面露难色,再到最后犹犹豫豫,在《幸福到万家》中演公公王友德的张喜前,只用几个表情已经演出了国军在上海的败局。

再看我党这边,陈毅和邓小平也在工作中产生了一定意见分歧。

两人受命完成渡江作战纲要,邓小平认为,纲要要从中央军委和总前指挥部的全局出发,要有核心和战略重点。

可陈老总认为没有战术就没有战略,连哪个团在哪个位置都标得清楚明白。

虽然两位老总一度产生了意见分歧,但两人很快就全局达成一致:邓小平重新起草了提纲挈领的纲要,陈毅完成的作为实施细发给部队。

而在渡江进攻上,两位老总还达成了共识:不能等全军渡江,战局瞬息万变,能先过则先过。

有了这样的齐心协力,有了如此既有实战指导性又有细节的渡江方案,才有了后来的百万雄师过大江。

不难看出,国军本就处于劣势,内部还在相互扯后腿,而我军则是形成合力,同声共气。

胜负其实早就定了。

第三个层面,就是打与留。

《破晓东方》有着许多宏大的战争戏。

有紧张万分的攻城戏。

一场敌人以坟墓为暗堡守城,我军奋起进攻的战斗戏,看得人热血沸腾。

有精心设计的两军对垒。也有真刀真枪的火力交锋。

但除了打,更要留。

为了保护上海这座都市不被战火摧毁,我军在进攻上海城区时明确要求,不得动用炮火。

这一下,无疑大大增加了攻城难度。

但就是在这样的困难下,我军依然一举攻下了上海城区。当我看到战士们冒死冲锋时,喊我们回家的时候,真的是让人瞬间破防。

就这样,步步惊心的战略部署、风起云涌的战场和惊现不断的敌后战线多线并进,整部剧的故事魅力,也就这样出来了。

但故事到这里,只是刚刚开始,正如陈毅自己说的,他想去上海,又怕去上海,“管理城市跟管理部队是两码事情,管理部队有二十多年的经验,没问题,可管理城市,一天的经验都没有,不晓得从哪里入手”。

实际上,陈老总面临的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成为执政党后,如何管理现代化大城市的考验。

更不用说,敌人数以万计的特工潜伏下来,还刻意放出了大量监狱里的穷凶极恶之徒,发钱发枪,肆意破坏,就要留给我们一个难以治理的烂摊子。

但大战已至,东方,就要破晓了。

三、张嘉益演陈毅演的大局,曹磊演活了李白,实力派演技太给劲了

作为重大革命题材剧,《破晓东方》在选角上是标准的强强组合,老中青三代实力派演员齐聚一堂。

其中最受关注的,绝对还是张嘉益饰演的陈老总。

一是陈老总为人风趣,性情豪爽,长相和个性极有辨识度,过去的塑造者也很出彩。

二是张嘉益是公认的 “叔圈顶流”,但过去演各色小人物居多,高希希选他来演陈老总,其难度系数甚至要高于《大决战》中王劲松饰演蒋介石。

但从前六集来看,张嘉益演陈毅,还是演出了自己的特色。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就说他跟刘伯承奔赴西柏坡开会的戏份,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在路上的时候,张嘉益念台词中气十足,自带霸气,通过两个老总聊天,就把陈毅那股子直爽、幽默、急性子演了出来。

周恩来问他们怎么走了那么长时间,刘伯承说,“陈老总要照顾雪地里的老乡,又要给支前的队伍让路,还要整饬部队的纪律,一来二去就晚了”。

这时毛泽东(唐国强 饰)就说,“为老百姓的事情,不算晚。”通过这样的小细节,陈毅性格的另一面又塑造出来了。

说白了,张嘉益这次演出的是一个更加生活化和日常化的陈老总,重在把伟人平凡的一面展示出来,让观众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平凡的领导人,而不是一个程式化的伟人形象。

另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戏份是邓小平和陈毅一起啃馒头,邓老总谈起中央让他推荐上海市政府人选的问题。直言想推荐陈毅。

就在这时微风吹散了文件,张嘉益饰演的陈老总一边谈论管理城市的担忧,一边连忙起身去抓文件,舌头都捋不直了。

一个小细节,演活了陈老总内心的拿不准。但共产党人,从不是不知害怕为何物,而是即使拿不准,依然能够勇于担当。

第二位开场就立足人物的,就是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

虽然已经扮演了这个角色很多次,但唐国强始终能做出有着特殊历史阶段的独特演绎,演出不同时期的伟人不同的变化,此时的毛主席正在领导解放全中国,整个人身上既有放松的一面,也有着伟人在关键历史时期的雄浑霸气。

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在西柏坡迎接刘伯承和陈毅时一个笑容满面,人物就彻底立住了。

第三位,是乔振宇饰演的我方优秀情报人员,“夜莺”。

乔振宇这回饰演的是一名安插在国民党保密局的我党特工。

不得不说过往以古装剧出彩的乔振宇,这次的表现可谓惊艳。

作为我们插进敌营的一根针,这个人物不得不周旋于各方力量之间,既要掩藏自己获取情报,又要假意执行各种保密局的命令。

这意味着巨大的痛苦。李白被捕后,他看到李白的妻子不得已选择装疯卖傻时,眼里流露出的那份痛惜,对国民党政府的痛恨,都令观众感同身受。

但同情与悲悯只能有一瞬,下一秒他必须立刻回到伪装模式,继续扮演黑夜中的夜莺,隐藏于黎明之前,行走于悬崖之上。

可以说乔振宇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全剧的谍战戏分,那份三分心痛三分坚毅四分隐忍克制的眼神,当然动人。

第四位,是曹磊饰演的李白。

可以说在鲁迅先生之后,曹磊又贡献了一个令观众印象深刻的经典历史人物角色。

虽然《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人物胡歌等著名演员演过,但从淡定发报,英勇被捕,到视死如归、守口如瓶,曹磊的表演依然让人难以忘怀。

这既出自于曹磊表演的真实感,比如发报中李白脖颈、鼻尖上细细密密的汗珠,到完成发报后的如释重负,更有角色把握中的淡定。

尤其是面临生死抉择时曹磊表现得举重若轻,他演得越是不用力,角色的力道越是顺着屏幕溢出来,越是感人至深。

让观众体会到这并不是简单的历史人物,而是曾经真实存在的、有着自己人生的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

可以说,正是有了如此精彩的表演,剧集的品质才一步步得到夯实。

当然,观众永远不可能对所有演员的表现都满意,比如刘涛饰演的纪南音,

从登场的第一场戏开始,就被认为造型过于漂亮,表演过于模式化了。

但总体而言,从绝对主角陈毅老总,到毛主席、周总理这样的主要角色,再到一票历史中有名或无名的配角,《破晓东方》在角色塑造上,绝对下功夫了。

四、战争、谍战、智斗,从“战上海”到“建上海”,这部剧又给历史大剧打了个样

看完前八集,就更能理解为什么央视把原名《战上海》,改为《破晓东方》,因为剧集显然不是传统的战争剧。

剧中有惊心动魄的谍战,有炮火纷飞的战场,也有我党和反动派在上海经济、社会层面的一系列智斗。

八集下来,从介绍大背景,到铺陈戏剧冲突,全剧一气呵成,到第八集结束,我党已经解放了上海。

但更严峻的挑战,就在后面。

李白说过:" 天就要亮了!"

但天亮了以后怎么办,就是这部剧的重头戏:从“战上海”到 “建上海”。

从本质上,整部剧其实都紧紧围绕着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那段著名的发言展开,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所以在向观众们展示那一段惊心动魄的经济斗争和文化攻守之外,剧集真正回答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建设好新世界?

具体到上海,正如剧中毛泽东主席说的,“解放上海不是问题,能够在上海站稳脚跟,尽快恢复和发展经济,让饱受战乱的人民休养生息,这才是大问题。”

编剧龙平平透露过全剧故事走向:" 整部剧既有军事战,也有政治战、金融战,一路经过解放上海、米棉煤之战、银元之战、扫盗荡匪、清除敌特、战台风、解除 " 大轰炸 " 危机…… "

全剧141 个场景,161 位主要演员,1480 位前景演员,14213 位群众演员,5000 套服装、75950 件道具,不仅是要还原历史,更要用历史告诉未来。

如今翻看史料,能看到当年摄影师拍摄的真实照片。

" 清晨,当上海市民打开家门、走上街头,为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进驻部队为了不扰民,战士们在雨中街头枕肱席地而眠 ",

这段画面,也出现了剧集中。

历史不是凭空发生,一切历史,都有其因果。战上海只是历史的过程,破晓东方,才是不可阻挡的历史结果。

作为一部历史大剧,《破晓东方》在角色、故事、风格等诸多方面,都能精心打磨。观众爱看,就是因为它做到了用心讲好一个故事。

前期铺垫较多,节奏有条不紊,胜在张弛有度。在完成上海解放后,故事又将进入一个新篇章。

也希望2023年的国剧故事,能从这里开个好头。

文章收集于互联网,本站不提供存储
狗次元 – ACG爱好者分享平台(dogacg.com) » 连续4天收视破1,央视这部大剧一播出,就已露出了“剧王”潜质

发表评论